- 全网最全小说搜索
- 首页 > 唐末之枭雄纵横 > 第26章 高郁治齐章节阅读
-
关灯护眼字体: 大 中 小
第26章 高郁治齐
自那一天的谈话过后,王师范和高郁便迅速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中去。
王师范主抓军事,到军营之中亲自督促士卒训练,闲暇之时还教将校们识字读书,并通过给他们讲故事版的《三十六计》和皮氏《三国演义》来勾起他们的兴趣,偶尔还会举行一些射箭、蹴鞠、马球等比赛进行娱乐,给优胜者发放的了些许赏赐,使得军中士气开始高涨。
尤其是对于《三十六计》和《三国演义》,因为具备不错的故事性吸引了将校们的兴趣,哪怕是王大锤这个焚书坑儒的胎教肄业生,也在兴趣的驱使下学会自己识字读书了。
其中聪明的,如刘七、王彦章等人,甚至己经从这些书中学会了不少的计策,不说融会贯通,至少套着用是没问题了,再不济一些的,也不会跟个二愣子一样随便上当了,可算是没有辜负了王师范的殷切期望。
王师范很高兴,将校们也很满意,就连士卒们也因为比赛奖励很高兴,唯一不高兴的就是皮日休了。
因为三国时期本来就有好几十年的跨度,而且王师范的命令又是要在不脱离历史发展的情况下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还要融入兵法计策,所以就导致皮日休在写书时必须去查阅大量的史料和兵书,导致这个工程量是相当的大。
哪怕王师范给他派了许多文人吏员打下手,甚至把张道古和杨彦珣都派过来帮忙了,但定稿、修改这些活儿也是他的,依旧让他忙的不可开交。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无非就是忙一些而己,忍忍也就过去了,偏偏还有棒槌每天都跑过来催更!
首当其冲的就是王大锤这个棒槌,他看完发下的章节后,越想越痒痒,一有空就跑到皮日休的办公地点外晃悠,把皮日休烦的不行。
他现在己经后悔接下这个写书的差事了,本以为不算什么大事,但节帅他也没说这是给将校们看的兵法教材啊!搞得他整天心惊胆战的……
要不是节帅在赏赐上从不马虎,时常勉励他,他都想撂挑子不干了。
不过要说现在最为忙碌的,应该就是新上任的平卢节度判官高郁了,可能是因为感念王师范的知遇之恩和信重之举,或者是单纯的因为一身才华得以施展而感到激动,这位精力旺盛的三十西岁的中年男人,在就任后立刻表现出了极为卓越的能力和极大的工作热情。
在得到王师范的首肯和支持后,他立刻开展了行动,首先彻底摸清了淄青镇的民生和财政情况,将淄青镇的在册户数、人口尤其是男丁数量、还有耕地数量、府库中的钱粮多少全部搞清楚了。
并很快根据这些东西查清楚了淄青镇的军队数量、开销,百姓的负担程度,每年淄青镇征收的包括地赋、商税、关税、盐铁税、矿税等赋税收入,并推算出了淄青镇一年的粮食总产量和能够并入府库的粮食数量,甚至连对商人数量和工商业繁荣程度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做完这一切后,高郁对于淄青镇的情况也就差不多了解了,怎么说呢?人口多,也没什么太严重是苛捐杂税,甚至百姓的负担和其他藩镇比起来也不算重,百姓也勉强算得上安居乐业了。
淄青平卢节度人口不少,而且土地肥沃,粮食产量也很高,甚至还是大唐的主要的海盐产区,纺织和染料技术发达,绫绢绸销量稳居天下前列,甚至陶器也非常不错,金铁铜煤矿产都有,折算下来每年的钱粮收入都不少了。甚至可以说,除了缺马外毫无缺陷。
高郁知道,真正决定霸业的是钱粮和兵员的数量,只有做到足兵足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现在搞清楚情况了,那也就该动手解决这些问题了。
现在最为紧要的就是钱粮问题,经过王师范这位新任节度使上位后的一顿“挥霍”后,现在淄青镇府库中的钱粮己经不多了,尤其是考虑到接下来可能会买马,甚至还有其他大动作,这些钱粮就远远不够了。
仅仅依靠朝廷的两税法是不够的,必须得想新的办法。
地赋是国之根本,两税法重地赋而轻口赋,这在高郁看来是有可取之处的,但这项制度却还不够完善,最大的问题便是没有相配套的土地制度。
因为不征收粮食,而是征收货币,这就导致了百姓要先去将粮食卖掉,再用这些钱去缴税,然后朝廷再用这些钱去低价购买粮食。在这个过程中,朝廷省钱了,商人也赚钱了,而百姓就被坑惨了,长此以往不堪重负的百姓只能卖掉土地流亡他乡,这就导致了土地兼并的发生,而且还见减少了财政收入。
虽然可以通过征收一部分粮食来缓解这种情况,但想真正解决,还是得从土地制度下手才行。
在这一方面,高郁提出了自己的构想,首先是按照土地肥沃程度重新进行评估,然后按照每一户的人口结构划分土地数量,将土地性质简单划分为口田和赋田,口田无需缴纳任何赋税,主要就是为了让百姓能安稳的活下去,不至于饿死。
当然了,也仅仅是让他们能够活下去而己,真正想要过上好日子,还得耕种赋田,而赋税钱粮的征集也主要靠赋田,这部分才是幕府的主要收入来源。
让百姓活,也让幕府活。
这就是高郁的理念,百姓不能晓义,但一定趋利!只要能保障他们安稳的活下去,百姓就会归之如海,百姓越多,钱粮也就越多。
只是这赋田的征收标准还需要好好琢磨一下,最主要的是让百姓有积极性。
高郁沉吟片刻,将写好的公文放到了一边,土地制度太重要了,这件事情还需要再打磨一下。
比起田赋,他其实更加看重商税和盐铁之税等非正税的杂税。
因为他曾经接触过商业,甚至本身就是大唐最繁华的扬州城人士,对于商业有多暴利,是最为熟悉不过得了。
在他看来,地赋不过是维稳,主要就是为了让百姓能活下去,不会闹事,保证了财政收入的下限,但财政收入的上限却是由商税决定的。
相比于地赋,商税方面就简单多了。这些商人都是什么东西,他可太熟悉了,每个人都干过杀人越货、强取豪夺肯定是武断了一些,但这些年中偷税漏税肯定是有的。
刚好府库空虚,就先去查一次,把所有的欠税讨回来了吧,到时候府库应该就可以宽裕一阵了。有冥顽不灵的,查清楚后全部杀了,杀鸡儆猴敲打一下其他人。
关于商税,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打算减少对外来商人的征税,以此来鼓励商业发展。虽然对于单个商人的征税少了,但商人一多这税收不就上来了吗?平卢的丝绸、盐、陶瓷可都是硬通货,尤其是丝绸,这东西到哪儿都吃的开,哪怕运到新罗、日本去都是畅销货,不怕商人不多。
高郁还打算征收海关税,对海贸进行征收税,不缴税船只就不许停泊在登莱二州的港口中,他们的货物和商船也不好被淄青镇的军队保护,如此一来也可以对海商们进行抑制。
而且他也知道淄青镇缺少优良战马,关于这一点他也有些想法,打算将这些丝绸、盐和陶瓷等货物与战马相绑定,想要获得丝绸、盐和陶瓷等物品的海贸权,就需要为淄青镇购置一定数量的战马才行,买的战马越多,能够出海贸易的海船就越多。如此一来甚至都不需要淄青镇官方出面就能购买足够的马匹了。
海商们得到了贸易权,能够去外邦赚的盆满钵满,淄青镇也得到了关税和战马,这不是双赢吗?
嗯,当然了,为了给这些海商一些紧迫感,节帅提过的那个商会也是很有必要存在的,没有竞争哪儿来的压力啊?
商会的收入分成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甚至之后还可以提高准入门槛,这样又能增加一些收入了。
将商税的制度的改革罗列出来后,高郁立刻去找到了王师范进行汇报,请求他的审核,王师范看了看后对此很是满意,又和高郁一起完善了一下,然后便将新的商税制度在淄青镇治下开始进行推广。
至于地赋,这一条实在是过于重要了,甚至可以说是现在的根本收入,王师范也不敢擅自进行更改,怕一个不小心就引起治下动荡,只能暂且搁置。
王师范对此的打算是,等到商税改革后看一看成效再说,商税的财政收入要是大幅度增加了,就可以毫无顾虑的对地赋进行改革了。要是收效寥寥,就就此打住,以免生起什么事端。
改革这个东西,本意都是好的,但因为触动了太多的利益,所以古往今来也少有成功的,虽然如今是武人当政,文官如狗的唐末五代,但又不是只有文官也利益集团,而且对于身家性命的土地,士卒们也是非常重视的。成功了自然皆大欢喜,但失败了也得有挽回的机会吧?
有了充足的钱财,就算有个万一,也不至于财政完全崩溃,多少有个缓和的余地,至少能够士卒补偿,安定军心,不至于到了最后那一步。
看上去有些过于谨慎了,但王家上下几十口人的生死,甚至是整个平卢的一百五十多万军民未来都压在他身上,他是真的不敢冒险啊!慢一点,谨慎一点儿总比急躁冒进要稳妥一些吧?
搞定了财政收入的制度问题后,高郁又立刻向王师范提出了清查商人,尤其是海商们偷税漏税的行为,以此来补充府库并敲打商人为新商税制度的推广打基础的提议。同时又建议以节度使的名义出具文书,公布禁运货物和相关条例。
对于高郁的这些提议,王师范从善如流的全部支持,他也早就看那帮海商不顺眼了,只是不好无故诛之,因为他还需要这些人提供的商税呢。至于清查他们偷税漏税的行为,然后再进行诛杀的想法,王师范倒是有过,但他自己也看不明白那些账本啊!就记得有个什么定律是可以查假账的,但这玩意儿他也就听过而己,连具体内容都给忘了。
而他麾下又没有什么专业人才,贸然行动搞不好还会打草惊蛇,便只能先按捺了下来。
如今在得到高郁一定能查出偷税漏税行为的保证后,王师范也没有丝毫的含糊,立刻就安排了营官李叙(李结巴)带一营新军人马,护送高郁前往登莱二州,和刘尋会合一起清查两地海商的偷税漏税事项,并将商会之事也全权交给了高郁处理。
为了让高郁放心施为,王师范亲自给刘尋写了一封信,要求刘尋务必配合,并授予了高郁便宜行事之权,只要能达成目的,他可随意行事。
高郁对此非常感动,甚至连家都没回就在李叙的护送下火急火燎的离开了青州,前往了登莱二州。
而就在王师范和高郁商议完毕,打算对登莱二州的海商下手之时,莱州掖县莱州港,也在此时迎来了一队特殊的客人。
港口处,刘尋在秦栴的陪同下极目远眺,看向了一艘正在缓缓靠岸的巨大商船,脸上也不由得带上了一丝笑意,对着身旁的秦栴道,“济安兄为我平卢大业呕心沥血,我和节帅都不会忘记的,放心好了,商会主事之位必定有你一个。”
秦栴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脸色都变得红润了起来,连称不敢,都是自己分内之事云云,但心中却非常庆幸自己听了女儿的建议,抓住了这个机会,不计代价的发动自己的所有人脉,不但为平卢购得战马五百匹,还搭上了契丹贵族。
现在就连刘尋这个平卢第一大将,都对自己另眼相看,还许诺了商会主事之职,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啊!虽然代价大了点,这一次甚至把大半家底都砸进去了,但现在来看都是值得的。
自己承认,这一次确实有赌的成分,但很明显,自己赌赢了!
庞大的商船缓缓靠岸,在围观看热闹的的百姓的注视下,一队造型怪异,穿着皮甲,髡发的契丹人走下了甲板,瞬间引起了围观众人的惊诧。
“哇!胡人!”
“是契丹人?”
“啥,这是从海上打过来了?”
“冷静点儿,慌什么?没看到那是商船吗?契丹人造的了这么大的船吗?”
“就是,再说了那边有军爷在呢,你慌个屁啊!估计是来做生意的。”
“和契丹人做什么生意啊?难道是……”
“噤声!不许胡言!”
这便是中原吗?迪里古左右环顾了一圈后,不由得在心中感叹了一句,不愧是中原大州,人口真多,还有这么多丝绸,看来果然很富庶啊!
嗯,回去的时候也给弟弟妹妹们带些礼物吧!
“家主和刘尋将军在那边等着了,我们先过去吧!萧公子。”
公子?迪里古眨了眨眼,只觉得这个称呼很有意思,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了心头的激动和兴奋,用契丹语招呼了身旁众人一声后,便率先跟着秦栴麾下的管事,向着早己等候在一旁的刘尋等人走了过去。
两人走近后,刘尋和迪里古都没有先开口说话,而是先互相打量了彼此一眼,随后才正式介绍起了自己。
刘尋神情淡漠又不失礼貌道,“平卢节度都指挥使刘尋!”
迪里古笑了笑,操着一口半生不熟的汉语回道,“契丹拔里氏部迪里古!”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 新书推荐
-
- 重生选嫡姐后,夫君悔白了头
- 多子多福系统:我在都市开枝散叶
- 双星坠落:全宇宙都在觊觎我们
- 穿越之惊世嫡女倾城
- 墟灵焚天:开局大秦四万年
- 盗笔:我真不是精神病
- 厨娘掌六宫风云
- 趁人之危!嫁小将军后,我后悔啦
- 大唐小医师
- 熟练度暴君:我在无耻之徒当条子
- 衡岳商魂录之唐记风云:一碗凉粉
- 星穹水图:从沉湖到万维归墟
- 重生修行录
- 四合院:开局让傻柱当我后爹
- 星落夕年
- 恋爱和游戏选哪个?
- 大雍破案日常
- 开局先杀猪队友,苟在仙界作大死
- 民国,游走在刀尖之上
- 丐帮女帮主
- 我相亲26次后,禁欲医生动心了
- 末世来临,我没有囤货
- 谁把恋综爆改灵异探险
- 四合院:我,神级空间,吊打众禽
- 被退亲后我躺平了
- 偏爱不及我
- 我能梦到凶案现场
- 荆棘玫瑰吻:律师他下跪求爱
- 断亲后被赶出家门,我开始修仙
- 江阴余晖
- 被骗去缅北的女人们
- 我,天庭之主,加入聊天群
- 今夜,月光下的甜蜜邂逅
- 毒医世子:活埋后我掀了侯府
- 紫金医神录
- 植物人苏醒:只为复仇而来!
- 二胎分娩夜,全家在看妹妹演奏会
- 乡村神医超级快活
- 重生香江:耀祖传奇
- 九零香江,动物们逼我当神探
- 穿越异界,祥子:我们一起拉车吧
- 我成了婆家第一代顶香的祖师奶
- 我的御兽居然是灰太狼跟喜羊羊
- 我在武朝当王爷,你让我雄霸天下
- 生命漩涡,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