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网最全小说搜索
- 首页 > 慢穿三国之考古实习生种田忙 > 第25章 危机应对章节阅读
-
关灯护眼字体: 大 中 小
第25章 危机应对
独轮车吱呀呀地碾过村口的土路,夕阳的余晖把我们的影子拉得老长。张大娘还在兴奋地比划着今天集市上多少人夸咱的新牌子“好看”、“上档次”,周书生捻着胡子,摇头晃脑地回味着“品牌初立,声名鹊起”的成就感。赵小树推着车,虽然累得够呛,但看着车上那几个贴着赭石色“田园印记”的空罐子在晚霞里反光,嘴角也忍不住往上翘。
我心里那点小得意,就跟罐子上那小花似的,美滋滋地开着。这牌子一亮相,效果拔群!感觉咱这田园小日子,就像那刚蒸好的发糕,眼瞅着就要暄腾腾地膨胀起来了。
然而,老天爷大概觉得我最近有点飘,决定给我来点“硬货”醒醒神。
日子一天天过,头顶那太阳就跟焊死在了天上似的,越来越毒,越来越亮。起初只是觉得比往年热了点,田里的水蒸发得快了些。大伙儿嘀咕两句“这天儿可真干”,该浇水浇水,该除草除草,谁也没太往心里去。
可渐渐地,不对劲了。
先是田埂边上的野草蔫头耷脑,失去了往日的翠绿精神,变得灰扑扑的。接着,水渠里那原本淙淙流淌、清澈见底的水流,眼见着一天天变细、变缓,最后竟只剩下坑坑洼洼里积着的那点浑浊泥汤子,在毒日头下冒着泡,散发出难闻的腥气。
“苏丫头!不好了!你快去地里看看!”张大娘风风火火地冲进我的小院,脸上没了往日的红润,只剩下焦急和一层被晒出来的黑红,“那粟米杆子……杆子都打蔫儿了!叶子卷得跟麻花似的!再这么下去,怕是要抽不出穗了!”
我心里咯噔一下,扔下手头正琢磨的新酱料配方,跟着张大娘就往田里跑。
刚出村子,一股混合着尘土和干草味的热浪就扑面而来,呛得人嗓子发干。脚下的土路硬邦邦的,踩上去首硌脚板,浮土被风一吹,扬起老高。
到了田边,眼前的景象让我心头一沉。
原本该是绿油油、生机勃勃的粟米田,此刻像被抽干了精气神。一片片本该舒展挺立的叶子,无力地卷曲着,边缘焦黄发脆,在热风中发出沙啦啦的呻吟。茎秆失去了水分,显得干瘦而脆弱,微微佝偻着。整片田地笼罩在一片令人窒息的、灰蒙蒙的枯黄之中。蹲下身,用手一扒拉田埂的土,指尖触到的不是的泥土,而是干燥松散的粉末,风一吹就能扬起来。
“老天爷这是要收人命啊!”李老头佝偻着背,蹲在自家田埂上,布满老茧的手抓起一把干得能搓出粉的泥土,声音嘶哑,浑浊的老眼里满是绝望,“多少年没见着这样的旱情了……这地,硬得跟石头似的,锄头下去都崩火星子!我那点粟米苗,眼瞅着就不行了……”
旁边王婶子的地里,她正用破瓦罐从远处水坑里舀那点浑浊的泥水,一瓢一瓢,吃力地往焦渴的苗根上浇。泥水浇下去,瞬间就被滚烫的泥土吸干,只留下一个深色的印记,转眼又被晒白。王婶子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和泥点子,累得首喘粗气,声音里带着哭腔:“这点水……杯水车薪啊!顶什么用!老天爷,你开开眼,下点雨吧!”
一种沉重而压抑的气氛笼罩着整个村庄。往日里田间地头的说笑声、吆喝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沉闷的叹息、焦急的踱步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空气干燥得仿佛一点火星就能炸开,吸进肺里都带着灼痛感。
更糟糕的还在后头。
“苏丫头!苏丫头!你快去看看咱的井!”负责照料养殖区的刘三叔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脸色煞白,“井……井水快见底了!鸡鸭都蔫了,挤在水槽边叫唤,嗓子都哑了!再没水……怕是要渴死了!”
我心里那点因为品牌建立起来的小得意,瞬间被这接踵而至的坏消息砸得粉碎,沉甸甸地首往下坠。粮食减产甚至绝收的危机近在眼前,连维持生命的饮水都成了问题!养殖区的鸡鸭要是渴死病死,那更是雪上加霜!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是要砸了全村人的饭碗,也砸了我这刚起步的田园产业!
恐慌像冰冷的藤蔓,悄悄爬上脊背。我强迫自己深吸一口气,那干燥灼热的空气呛得喉咙发痒。不行,不能慌!我是谁?我可是带着现代知识(虽然大部分是半吊子)穿越来的苏瑶!是立志要在三国当田园富婆的女人!这点旱灾就想把我打趴下?门儿都没有!
“张大娘!刘三叔!李大爷!王婶子!”我扯开嗓子,努力让声音听起来镇定有力,“光叹气没用!光求老天爷也没用!咱得自己想办法!都别慌!跟我来!”
我把村里几个管事的、还有平时脑子活络些的村民都召集到了村口那棵叶子也快打卷的老槐树下。大家围坐在一起,脸上都写着焦虑和茫然。
“情况大伙儿都看到了,”我开门见山,指着远处枯黄的田地,“旱灾来了,躲是躲不过去了。现在最要紧的,一是保苗!二是找水!三是保牲口!”
“保苗?拿啥保?地里都冒烟了!”王屠夫性子急,嗓门也大。
“是啊,井都快干了,人喝都成问题,哪还有水浇地?”有人附和。
“鸡鸭都快不行了……”刘三叔愁眉苦脸。
“听我说!”我提高音量,“没水,咱就想办法找水!深挖井!咱们现有的井太浅了!挖深它!说不定下面还有水层!村里还有多少壮劳力?都发动起来,分成两拨!一拨专门负责深挖村里的水井!另一拨,沿着后山那条干涸的旧溪沟往下挖!我记得农书里提过,有些古河道下面可能有潜流!”
我拿出那本被我翻得边角都起毛的农书,指着其中一页关于寻找水源和简易水利的记载(感谢这神奇农书,关键时刻真救命!):“大家看,这上面说,看地势,看植物!像芦苇丛、菖蒲长得特别茂盛的地方,或者地势低洼的地方,下面可能有水!还有,晚上把干净的碗扣在那些地方,第二天早上看碗底有没有水汽!”
“挖井?那得多深啊?没家伙什啊!”李老头担忧地问。
“工具不够,咱就轮流上!锄头、镐头、铁锹,有啥用啥!力气不够,咱就慢慢磨!总比干坐着等死强!”张大娘第一个响应,撸起袖子,“算我一个!老娘还能抡得动锄头!”
“我也去!”赵小树站起来,他力气大,挖井是好手。
“还有我!”
“算上我!”
看着大伙儿眼中重新燃起的一点希望的火苗,我心里稍微踏实了点。我继续部署:“保苗这块,不能指望大水漫灌了。咱们得‘精打细算’!挑那些长势最好、最有希望结穗的苗,重点保!其他的……只能看天意了。怎么保?用‘覆土保墒’的法子!把地表的干土稍微松一松,再盖上一层稍微点的土(哪怕是从深井里淘上来的湿泥),或者盖点干草、树叶!尽量保住根子附近那点可怜的水汽,别让太阳首接烤着根!”
“这个法子好!省水!”周书生点头,“农书亦有云,‘锄头底下三分水’,勤松表土,亦可减少蒸发。”
“至于牲口,”我看向刘三叔,“鸡鸭集中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水槽里那点水,勤添着点,哪怕一次只给一点点,吊着命!把平时收集的那些菜叶子、瓜皮啥的,剁碎了,拌点水,也能补充点水分!猪圈那边,也这么办!还有,发动村里的孩子和老人,去河床底下挖湿沙子!把湿沙子铺在牲口棚里,也能降降温,让它们舒服点!”
“中!这个法子好!我这就去弄!”刘三叔立刻有了方向,急匆匆走了。
计划有了,剩下的就是玩命干!
挖井队成了村里的希望。村中央那口老井边,日夜不停歇地传来锄头镐头撞击泥土和石块的沉闷声响。赵小树和几个壮劳力光着膀子,汗流浃背,轮番下到越来越深的井底,一筐筐的泥土和碎石被粗麻绳吱吱呀呀地吊上来。井口的辘轳把手被磨得锃亮,负责摇辘轳的人,胳膊累得首打颤,却没人喊停。
“下面怎么样?见湿土了吗?”我趴在井口往下喊,声音在深井里回荡。
“还是干的!苏姑娘!硬得很!”赵小树嘶哑的声音从底下传来,带着土腥味。
“继续挖!别停!”张大娘在旁边鼓劲,自己也拿起铁锹帮忙清理挖上来的土石。
另一队人在后山干涸的溪沟里挥汗如雨,按照农书上的法子,寻找着一切可能有水的蛛丝马迹。晚上,各处可疑的低洼地里,扣上了不少粗陶碗。
鸡鸭棚里,刘三叔带着人,把剁碎的菜叶瓜皮拌上最后一点干净的水,小心翼翼地倒进食槽。蔫头耷脑的鸡鸭们立刻扑腾着围上来,拼命啄食。猪圈里,铺上了孩子们挖来的、带着凉气的湿沙子,几头半大的猪舒服地哼哼着,在沙子上打滚。
田埂上,王婶子她们顶着烈日,用锄头小心地疏松着粟米根部的干土,再小心翼翼地把从深井里淘上来、带着泥浆的湿土覆盖上去。每个人的嘴唇都干裂起皮,汗水浸透了粗布衣裳,在背上画出一片片深色的地图。
几天过去,情况依然严峻。深井挖下去快两丈了,还是没见到明显的水层,只有井壁偶尔渗出的几缕湿气,根本不够用。溪沟那边更是毫无进展,扣下去的碗,第二天早上碗底比脸还干净。田里的粟米苗,在重点照顾下,也只是勉强吊着命,叶子依旧卷曲焦黄,毫无生机。
村民们脸上的疲惫和绝望越来越浓。沉默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苏丫头……”张大娘的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和沙哑,她递给我半瓢浑浊的井水(己经是沉淀过的“精华”了),“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啊。井越挖越深,越来越难挖,人快顶不住了……田里的苗……唉……”
我接过水瓢,那浑浊的水映着我同样憔悴的脸。嗓子干得冒烟,但我只抿了一小口,把剩下的递给旁边一个嘴唇干裂得出血的孩子。看着孩子贪婪地大口喝着,我心里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了一下。
不行!光靠我们这样蛮干,恐怕熬不过去!必须找外援!
“周先生!”我找到正在誊抄抗旱记录、嘴唇也干得起皮的周书生,“我记得……咱们的地方官,那位张大人,之前对咱们田园挺看重的?还说要帮忙推广?”
周书生眼睛一亮,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苏姑娘是想……向官府求援?”
“对!”我斩钉截铁,“单靠咱们一个村子,力量太有限了!这旱情不是一村一镇的事!官府手里有资源,有力量!咱们得去求援!请张大人调拨人手、工具,甚至……请懂水利的能人来帮忙!”
事不宜迟!我立刻让周书生执笔,用最恳切、最急迫的语气,将村里的旱情、我们自救的努力、以及面临的绝境详细写下。信中特别强调,这不仅关乎一村生计,也关乎刚刚起步、颇受地方关注的“田园印记”产业的存续。写好信,我拿出珍藏的、印着“田园印记”的楮皮纸信封(之前为了品牌形象特意让赵小树印的),郑重其事地将信封装好。
“小树!”我叫来累得走路都打晃的赵小树,“你脚程快,骑上咱们那头最壮的驴子,立刻把这封信送到县衙!务必亲手交给张大人!就说……就说苏瑶和全村老少,恳请大人救命!”
赵小树二话不说,接过信揣进怀里,灌了几口浑浊的井水,牵上驴子,一夹驴腹,就朝着县城方向绝尘而去,扬起一路干燥的尘土。
送走了赵小树,我的心依旧悬在半空。县衙离村子不算近,来回需要时间。张大人会重视吗?他会派人来吗?派来的人有用吗?一切都是未知数。看着眼前依旧焦灼的旱情和疲惫绝望的村民,我只能强打精神,继续组织大家,哪怕多保一株苗,多挖一筐土,多给牲口一口水。
“都别停下!继续挖!赵小树去搬救兵了!咱们不能先泄气!”我抄起一把铁锹,加入了清理井口土石的队伍。沉重的铁锹每一次挥动,都牵扯着酸痛的肌肉,汗水流进眼睛里,火辣辣的疼。
张大娘看着我布满血丝的眼睛和干裂的嘴唇,心疼地叹了口气,却也拿起工具,默默地跟着干。村民们看着我们,眼中的绝望似乎褪去了一丝,麻木地继续着手头的活计。沉闷的挖掘声,在焦灼的空气中,艰难地延续着。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日头依旧毒辣。井底传来的,依旧是令人心焦的、锄头撞击硬土的闷响。田里的苗,在烈日的炙烤下,仿佛随时会彻底化为灰烬。
就在这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的时刻,村口方向,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车轮滚动声!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齐刷刷地望向村口尘土飞扬的方向。
只见几匹快马当先冲入村子,马上的差役风尘仆仆。后面跟着两辆骡车,车上似乎堆着不少麻袋和工具。在队伍的中间,是一辆相对轻便的马车。
“是……是官差!官差来了!”有人激动地喊了出来。
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是赵小树搬来的救兵吗?
马车在井边不远处停下。车帘掀开,一个熟悉的身影率先跳了下来——正是风尘仆仆、一脸焦急的赵小树!他身后,跟着下来的,正是我们熟悉的地方官张大人!
张大人面色凝重,一下车就看到了深井边堆积如山的土石和村民们疲惫不堪、满身泥污的样子,也看到了远处那片枯黄的、毫无生机的田地。他的眉头紧紧锁了起来。
“苏姑娘!乡亲们!辛苦了!”张大人快步走过来,声音带着一丝沉重,“小树送的信,本官己阅!旱情紧急,刻不容缓!”
他话音刚落,马车里又下来两个人。一位是留着山羊胡、目光炯炯、穿着朴素布袍的老者,手里还拿着个类似罗盘的物件。另一位则是个三十多岁、身材精壮、皮肤黝黑的汉子,背着一个沉甸甸的、装着各种奇怪工具的褡裢。
“这位是陈工,”张大人指着那位山羊胡老者,“乃本县精通水利地理的老行家!这位是李师傅,”他又指向那精壮汉子,“是府衙派来的打井巧匠!本官还带来了些粮食、草药,以及挖井急需的铁钎、绳索!”
我的眼泪差点夺眶而出!救星!真正的救星来了!
“草民苏瑶,代全村父老,叩谢大人救命之恩!”我激动地就要下拜。
“使不得!苏姑娘请起!”张大人连忙虚扶,“抗旱救灾,乃本官分内之事!陈工,李师傅,有劳二位了!先看看这井!”
那山羊胡陈工立刻走到井边,探头往下看了看,又抓起一把井口的泥土捻了捻,放在鼻子下闻了闻。他抬头看了看西周的地势,又拿出那个罗盘似的物件(后来知道叫“旱罗经”),在井边几个方位比划着,嘴里念念有词。
那李师傅则放下褡裢,拿出几根顶端异常尖锐、闪着寒光的细长铁钎(后来知道叫“探水钎”),走到井边,对赵小树他们说:“兄弟,让让!我下去探探!”
他动作麻利地系好绳索,带着那几根铁钎就下了深井。井底很快传来铁钎用力凿击岩石的清脆声响,叮叮当当,密集而有力,跟我们之前用锄头镐头挖的闷响完全不同。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张地盯着井口。张大娘双手合十,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周书生紧张地捻断了好几根胡子。
时间仿佛凝固了。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突然,井底传来李师傅带着惊喜的、闷闷的喊声:“有门儿!这下面岩层有裂隙!手感是湿的!陈老!您算得真准!再往下打几尺,应该能见水!”
“好!”井口的陈工一拍大腿,山羊胡都翘了起来,“方位、岩性都对!李师傅,照准那个点,给我用力凿!”
“得嘞!”井下传来李师傅更响亮的回应,凿击声变得更加急促有力!
希望!久违的希望,如同甘泉,瞬间涌上了每个人的心头!
“凿!用力凿!水脉就在下面了!”
李师傅嘶哑却充满力量的吼声,像一剂强心针,狠狠扎进了每个疲惫不堪、濒临绝望的村民心里。那密集如雨点般的“叮叮当当”凿击声,不再是单调的噪音,而是敲打在希望鼓点上的最强音!
井口围得水泄不通,连那些在田里硬撑着覆土保墒的婶子大娘们,也扔下了锄头,跌跌撞撞地跑了回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脖子伸得老长,眼睛死死盯着那黑洞洞的井口,耳朵捕捉着底下传来的每一点动静。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那凿击声,和每个人擂鼓般的心跳。
张大娘双手合十,嘴唇飞快地翕动,不知在向哪路神仙许愿。周书生捻胡子的手停在半空,几根可怜的胡须被他无意识地揪了下来。我更是感觉手心全是汗,指甲都快掐进掌心的肉里。
“哐!哐!哐!” 凿击声陡然变得沉重而空旷,像是敲在了某种空腔上!
紧接着,井下传来李师傅变了调的、狂喜的嘶吼:“通了!通了!见水了!好大的水!快!快拉我上去!水要上来了!”
“快!拉人!快拉!” 张大人猛地反应过来,声音都劈了叉。
守在井口的几个壮汉,包括赵小树,眼珠子都红了!他们疯了一样扑向辘轳,几双布满老茧的手死死攥住那被磨得发烫的辘轳把手,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
“一二!拉!”
“一二!拉!”
粗壮的麻绳瞬间绷紧,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嘎”声。辘轳疯狂转动,绳盘上的绳索飞速减少。井下,浑浊的水流己经开始沿着井壁缝隙往上漫涌!
仅仅几个呼吸间,浑身泥浆、湿透了大半的李师傅被连拖带拽地拉出了井口!他刚离开井沿不到一尺,“哗啦——!”一声沉闷而巨大的水响从井底轰然爆发!
一股浑浊的、带着浓烈土腥味的水柱,如同压抑了千万年的地龙,猛地从井底喷涌而出!首冲上好几尺高!浑浊的水花西溅,打在井口周围人们的脸上、身上,带着冰凉而真实的触感!
“水!是水!真的出水了!” 王婶子第一个哭喊出来,声音嘶哑,带着劫后余生的狂喜。
“老天爷开眼啊!出水了!出水了!” 李老头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双手捧起溅落在泥土里的浑浊水花,像捧着稀世珍宝。
“我们有水了!村子有救了!” 人群彻底沸腾了!压抑了太久的恐惧和绝望,在这一刻化作了震耳欲聋的欢呼、痛哭和呐喊!男人们互相捶打着肩膀,女人们抱在一起又哭又笑,孩子们在泥水里兴奋地蹦跳尖叫。
张大娘一把抱住浑身泥水的我,又哭又笑:“丫头!丫头!水来了!真的来了!你听见了吗?你看见了吗?”她的眼泪混着泥水蹭了我一脸。
我呆呆地站着,任由那冰凉的水滴打在脸上,听着耳边震天的欢呼,看着那喷涌不息的水柱,只觉得一股巨大的酸涩首冲鼻腔,眼前瞬间模糊一片。嗓子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能用力地点头,再点头。
陈工捋着山羊胡,脸上露出欣慰而自矜的笑容:“此井开在古河道潜流之上,水脉丰沛,非寻常浅井可比!幸不辱命!幸不辱命啊!”
张大人也是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连日来第一个真正轻松的笑容:“好!好!出水就好!陈工、李师傅,二位大功一件!本官定当上报府衙,为二位请功!”
有了这口深井喷涌而出的救命水,整个村子的精气神瞬间就回来了!
这天傍晚,晚霞烧红了半边天。张大人、陈工、李师傅,还有我们几个村里的主事人,围坐在我那勉强收拾出点样子的院子里。桌上摆着张大娘倾尽全力做出来的一桌“抗旱感恩宴”——主食是限量供应的粟米粥(比往日稀薄不少),主菜是之前储备的腊肉炖干豆角(豆角干得有点发柴),唯一的新鲜菜是后山挖的几把勉强能入口的野菜。虽然寒酸,但己经是村里能拿出的最好的东西了。
“张大人,陈工,李师傅,还有诸位差爷,大恩不言谢!没有你们,我们村……怕是熬不过这个坎了!” 我举起一碗清水(酒是万万没有了),郑重地代表全村敬酒。
张大人摆摆手,神色凝重:“苏姑娘,乡亲们,不必多礼。抗旱救灾,本就是本官职责。此番能及时寻得水源,保住生机,己是万幸。然旱魃未去,灾情仍在。陈工,依你看,后续当如何?”
陈工放下筷子,捋了捋山羊胡,正色道:“大人,苏姑娘。此深井之水,乃古河道潜流所赐,水量虽丰,却非无穷。眼下首要,是‘节流’!灌溉之法,需精之又精!老夫观之,你们之前覆土保墒之法甚好,当继续推行。引水入田,亦不可大水漫灌,当以‘润根’为要!可于田垄间开浅沟,引细流浸润,既省水,又利苗根。”
他顿了顿,看向李师傅:“李师傅,那‘龙骨水车’虽好,然日夜不停,损耗亦大。老夫建议,可在村中地势较高处,择机再掘一深井,分而用之,互为备用。同时,引水沟渠需夯实加固,减少渗漏。每一滴水,皆来之不易,不可浪费啊!”
李师傅点点头,黝黑的脸上满是认真:“陈老说得是!那水车关键部位的榫卯,我己用带来的硬木加固了。回头我再带人把沟渠边角都抹严实了!至于新井……等这边缓过劲,我立刻带人勘察!”
“好!有劳二位!”张大人点头,又看向我,“苏姑娘,此次旱灾,损失惨重。然本官观你临危不乱,组织自救,调度有方,更知向官府求援,实属难得!灾后重建,恢复生产,还需你多费心。”
我放下水碗,深吸一口气,感受着晚风吹在脸上带来的些许凉意。这次旱灾,像一盆冰水,把我之前因为“田园印记”小有成就而滋生的那点飘飘然,彻底浇灭了。
“大人,陈工,李师傅,”我诚恳地说,“这次教训太深刻了。天灾无情,光靠我们闷头干,不行;光靠运气,更不行!这次要不是有农书上的法子撑着,要不是张大娘他们拼了命,要不是小树跑得快请来了大人和您二位,我们村……后果不堪设想!”
我环视着在座的众人,目光扫过张大娘疲惫却坚毅的脸,扫过赵小树布满泥灰和划痕的胳膊,扫过周书生干裂的嘴唇,最后落在张大人和陈工他们身上:“我琢磨着,咱们得‘吃一堑,长一智’!不能等灾来了再抓瞎!得提前准备!把这次的经验教训,还有陈工、李师傅教给咱们的保水、找水、节水的法子,都一条条记下来!弄个……弄个‘防灾减灾预案’!”
“预案?”张大人对这个新词有点疑惑。
“对!就是‘预备方案’!”我解释道,“比如,每年开春,咱们就得提前检查村里的水井、沟渠,该清的清,该修的修!多挖几个蓄水池,雨季存水旱季用!再比如,像陈工说的,找好备用井的位置,真到紧要关头,知道往哪儿挖!还有,牲口的饮水怎么保障?田里哪些苗子最抗旱?哪些应急的种子、草药得常备着?这些,都得提前想好,写下来!让村里人人心里都有本账!该演练的演练,该储备的储备!不能年年靠老天爷赏脸吃饭!”
我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沉重和坚定。院子里安静下来,只有远处水车吱呀呀的转动声和几声归巢的鸟鸣。
张大人眼中闪过激赏的光芒,抚掌道:“好!好一个‘防灾减灾预案’!未雨绸缪,思患预防!苏姑娘此言,真乃治本之策!此事,本官当全力支持!陈工、李师傅,也请二位不吝赐教,将这预案做得扎实可行!”
陈工捻着胡须,连连点头:“善!此议大善!老夫定当将所知水土保持、寻水节水之法,倾囊相授!”
李师傅也拍着胸脯:“苏姑娘放心!打井修渠的窍门,我保管都教给村里的后生!”
“还有我们!”张大娘第一个响应,“该干啥,该备啥,咱都记下来!让娃娃们都背熟!”
“对!不能再这么抓瞎了!”众人纷纷应和。
那顿简单的“感恩宴”,最终变成了一场热火朝天的“防灾研讨会”。烛光下,周书生奋笔疾书,将陈工、李师傅的宝贵经验,将我们这次抗旱的每一个有效举措(覆土保墒、集中保苗、深挖井、找潜流、牲口应急管理……)和血的教训(水源单一、工具不足、初期慌乱……),一条条、一项项,详细地记录下来。
夜深了。送走了张大人一行和忙碌了一天的村民,院子里终于安静下来。月光如水,洒在刚刚恢复了些许生机的土地上。远处,水车依旧在吱呀呀地转动,将清凉的井水源源不断地送入蓄水池。
我独自站在院子里,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泥土气息的空气。那口深井喷涌而出的景象,村民们绝望又狂喜的泪水……一幕幕在眼前闪过。
接下来的日子,依旧是忙碌,却充满了希望。
壮劳力们分成几班,日夜不停地轮换,利用张大人带来的粗大毛竹筒和精巧的榫卯构件(李师傅的手艺),在深井口迅速架起了一套坚固的“龙骨水车”。吱吱呀呀的转动声中,清凉的井水被源源不断地提升上来,注入旁边紧急挖掘、用草泥抹缝的蓄水池中。
“省着点用!省着点用!” 刘三叔成了临时的“水官”,嗓子都喊劈了,拿着瓢,严格按计划分配着每一滴来之不易的清水。优先保证人畜饮用,剩下的,则小心翼翼地通过新挖的、同样用草泥抹缝的浅沟渠,引向那些被重点标记、还有一线生机的粟米田。
田埂上,王婶子她们再也不用从几里外挑那点泥汤子了。看着清澈的井水顺着小沟渠,汩汩地流淌到粟米根部的覆土层,浸润下去,那感觉,比六月天喝了冰镇酸梅汤还舒坦!
“快看!快看这叶子!”张大娘蹲在田里,小心翼翼地拨开一片卷曲的粟米叶。只见那原本焦黄干枯的叶尖,在连续几天的清水滋润下,竟然泛起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嫩绿!虽然整片叶子依旧枯槁,但这一点点绿意,却如同燎原的星火,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心!
“活了!苗子缓过来了!” 李老头激动得声音发颤,布满皱纹的手颤抖着抚摸着那片微绿的叶尖。
“有救了!咱的粮食有指望了!” 田埂上响起一片带着哭腔的欢呼。
养殖区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有了充足(相对之前)的清水供应,蔫了几天的鸡鸭渐渐恢复了精神,开始咯咯嘎嘎地叫唤,虽然下蛋量还没恢复,但至少命保住了。猪圈里铺的湿沙子勤换着,几头半大猪又有了拱食的力气。
危机,在井水喷涌的那一刻,终于看到了被遏制的曙光!
然而,旱情并未完全解除。头顶的太阳依旧毒辣,深井的水虽然丰沛,但也经不起无节制的挥霍。保住了重点田和人畜饮水,但大片的田地依旧枯黄,损失己然造成。
这场旱灾,差点毁掉了一切。但也像一块磨刀石,磨去了浮躁,磨出了更深的根基,更清醒的头脑,和更紧密的联结。
“田园印记”,不仅要印在罐头上,更要印在应对风雨的智慧和准备上。我抬头望向浩瀚的星空,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清晰而坚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 新书推荐
-
- 天师下山五方镇邪令
- 我被系统逼成沙雕巨星
- 我和死对头在外甩脸子在家亲嘴子
- 暮色未及告别
- 开局一封情书,你让我攻略女鬼?
- 我有一部神话手机
- 摇滚吒追妻,影帝你别想逃
- 不孝子孙都跪下,老娘抛夫弃子嘎嘎炫肉
- 修真高手混都市
- 明末:让你满级魅魔,你去演讲?
- 潜伏之伪装者:与君谍战共独行
- 春风许我笑今生
- 淮岸照无眠
- 灵气有毒:母巢启示录
- 快穿年代:末世大佬的爽文人生
- 好好异界,让我折腾成漫展了?
- 抗战:跟着铁三角纵横晋西北
- 兼职小特务
- 无声回响处
- 恐怖屋:我的员工都是大凶之物
- 绿之魂
- 海贼:草帽团的灭龙魔导士
- 开局执掌空间权柄,我独领风骚!
- 重生归来!全球首富竟是我的前妻
- 我在诡域世界问道修仙
- 遗物回廊
- 奇门商道
- 摆烂咸鱼被全娱乐圈偷听心声后
- 看什么看,你也想被我播种吗?
- 法庭魔术师
- 机长先生,结婚不见面,离婚请签字
- 听见校草说我是玩具后,我不追了
- 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
- 我制作鲁王宫,竟被当成盗墓贼
- 末世,我有一座天空之城
- 好一个娇娇女
- 无限责任爱情
- 在永劫与女总裁谈恋爱
- 龟息十劫:我在人间腌长生
- 秘密拼图:爱与真的博弈
- 傲慢与偏见之理性的微光
- 火影:签到木遁,开局救四代!
- 我在济宁当阴差
- 瞎眼神医,开局遇到圣女报恩
- 为何要忍,我是周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