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网最全小说搜索
- 首页 > 随机菜谱加载中:大学生的厨神路 > 第二十七章 文思清泉·活字墨香三文鱼茶泡饭4章节阅读
-
关灯护眼字体: 大 中 小
第二十七章 文思清泉·活字墨香三文鱼茶泡饭4
陈砚耕是“山城”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前国家图书馆古籍特藏部首席修复专家。
他与纸墨打了一辈子交道,近五十年的职业生涯,指尖过无数从商周甲骨、敦煌残卷到宋元孤本的脆弱载体。修复过被战火熏黑的古籍散页,也亲手处理过虫蛀殆尽的明清手札。对纸张的纤维、墨色的层次、装帧的针脚乃至不同年代书籍特有的“气息”,有着刻入骨髓的感知力。
在学术上以考据严谨、逻辑缜密著称。但在面对那些承载着古人智慧与情感的载体时,内心却饱含诗性的浪漫。他常说:“修复古籍,不只是修补物理的破损,更是与古人的精神对话。” 这份在绝对理性框架下燃烧的感性,是他独特魅力的核心。
他的学识不仅仅在书本,更在他那双能“阅读”器物、嗅出时代气息的手和鼻子上。他的课堂从不枯燥,总能用实物或亲历的故事,将尘封的历史变得触手可及、气息可闻。
第三天上午,约十一点半。
陈教授并未落座,而是拄着一根古朴的紫竹手杖,静静立于小推车几步之外,如同博物馆里观摩一件新出土文物的学者。他没有看菜单或价格,目光如探针般聚焦在苏筠的操作上。
当苏筠将醋饭胚放入刻有“思”字的模具时,陈教授的目光瞬间锐利起来。他观察的不是饭团本身,而是苏筠按压的指法。那力道均匀、沉稳,带着一种“力透纸背”却又“举重若轻”的微妙平衡。这让他瞬间联想到古籍修复中“上纸”——将新补的纸页精准覆盖在破损处,需力道恰到好处,重则压皱原纸,轻则粘合不牢。“这指法…有‘上纸’的功夫底子?”他心中暗忖,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
苏筠执刀切割三文鱼腩。陈教授的目光紧锁刀锋。那刀刃切入鱼肉的角度、速度、稳定性,在他眼中,竟与修复师使用精密手术刀剔除古籍上顽固污渍或分离粘连书页的手法高度神似!尤其是收刀时那干净利落的“提”劲,不留一丝拖泥带水,正是修复中追求的“干净利落,不伤本体”。
苏筠操作时那份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的沉静,更是让陈教授倍感熟悉。这是修复珍贵古籍时必备的“入定”状态,外界纷扰皆不能侵。他微微颔首,这己是对操作者精神状态的无声认可。
“小姑娘,劳烦,一份。” 陈教授的声音温和而清晰,带着学者特有的儒雅。他选择了一个靠窗、光线充足且相对独立的位置,如同在修复室准备开始一项重要工作。
他坐姿端正,用餐前,从随身的布囊中取出一副素净的银筷和一把小银勺,他自备餐具,既是习惯,也是对饮食的尊重。他的动作极慢,带着一种近乎宗教仪式的庄重感。
拿到后他先凝视碗中墨绿茶汤和氤氲的“墨韵”,如同鉴定一幅古画的水墨层次。“墨色沉而不滞,绿意透而含光,晕染如‘屋漏痕’,自然天成…好意境。”他低声自语,用的是书画品鉴的术语。
他并未首接入口,而是将碗端起,置于鼻下约半尺,闭目,深深、缓缓地吸气。一次,两次,三次…每一次吸气都绵长而专注,仿佛要将那气息分子拆解、归类。他的眉峰时而微蹙,时而舒展。
接着小银勺只舀起浅浅一勺茶汤,吹气的动作轻柔得像拂去古籍上的浮尘。送入口中,并不急于吞咽。茶汤在口腔中停留,他的舌尖在微妙地搅动,腮帮有极其细微的起伏(如同含漱)。
良久,他睁开眼,眼底似有的水光,是被强烈记忆冲击的生理反应。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这茶汤… 妙!妙极!”
“初入口,是 ‘陈年宣纸’的底韵——那种历经岁月沉淀、略带微酸和木质调的干燥气息,是‘时间’本身的味道…不是霉味,是‘纸寿千年’的厚重感。”
“中调,是 ‘松烟古墨’的魂魄!绝非寻常油烟墨的躁气,是上好松根烟炱,混合着鹿胶、冰片、麝香…在石砚上细细研磨开来的那种沉郁、深邃的墨香。这香气…让我想起修复那套宋版《文选》时,打开樟木书函那一刹那扑面而来的气息,首击肺腑!”
“最绝的是那缕 ‘清冽’!如 雨后初霁的竹林,带着露水的鲜活,又似某种… 古老药草,也许是《本草》里记载的‘芸香草’?的凉意。这股清气,像一把钥匙, 撬开了陈纸旧墨的沉闷匣子,让那沉睡千年的‘文气’活了过来!”
“小姑娘,你这茶汤, 非饮,乃‘嗅读’古籍也!竟让我这把老骨头,尝到了年轻时在修复室,指尖沾染的那股子怎么也洗不掉的、混合着糨糊、陈纸和松烟的… 时间的味道’。” 他的话语,将味觉体验升华为一场跨越时空的感官考古。
他夹起一片边缘被茶汤激成完美浅粉色、中心仍鲜嫩橙红的三文鱼,仔细端详那色彩过渡。“这色泽变化…非全熟,亦非全生。妙在‘临界’!如同修复古籍时对火候的极致把握,多一分则焦,少一分则废。” 他蘸取极少量山葵泥。
送入口中,咀嚼异常缓慢而细致,仿佛在分析一件瓷器的开片纹理。
“鱼肉外层, 热力瞬间‘封缄’,锁住丰腴汁水与深海之鲜,口感温润,如同古籍修复中‘溜口’(修补书口)的柔韧。内里, 冰鲜的‘生’得以保留,鲜甜弹牙,是食材本真的‘原貌’。”
“这‘低温熟成锁鲜,瞬间茶汤激发’… 暗合了古籍修复的至高要诀——‘稳、准、轻’!”
“‘稳’在温度控制,如修复时环境温湿恒定;‘准’在时机把握,茶汤冲击点毫厘不差,如同下刀剔除污渍;‘轻’在处理手法,最大限度保留本体原味,不施蛮力。”
“覆盖的海苔脆,‘墨韵’遇热而释,非刻意涂抹,乃自然晕染… 此乃‘以物观物’,顺应物性,方得‘气韵生动’!是动态的‘水墨写意’,是舌尖上的《溪山行旅图》!” 他将烹饪技法与修复哲学、艺术美学无缝链接。
他舀起那块浸泡在墨绿茶汤中、字迹依旧挺立的“思”字饭团,连同少许汤汁。
“醋饭温润,吸墨茶之精华,如古籍纸张饱吸墨韵。这‘思’字…” 他用勺尖轻轻碰了碰凸起的字痕,动作轻柔得像触碰婴儿的脸颊。
“棱角分明,字口清晰!绝非机器压制,是人力‘压印’之功。这力道、这均匀度…让我想起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方寸之间,承载乾坤。”
“食此饭团,如同咀嚼文明的符号。‘思’之一字,于这知识殿堂之中,何其应景!58元?何须言贵?此乃‘以味载道’,吃的是意境,品的是一脉相承的东方智慧与文化魂魄!” 他将简单的饭团,提升到了文明传承载体的高度。
陈教授这番引经据典、充满画面感和哲思的品评,声音虽不大,却如同在安静的“竹韵”区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周围的学生、学者无不侧目,眼中充满了震撼与钦佩。能得陈老如此赞誉,这碗茶泡饭的分量瞬间变得不同。
陈教授回到系里,在研究生的小范围研讨会上,竟以这碗“文思清泉”为例,阐述“物质文化史研究的新维度——感官考古学”。他详细描述了味觉如何唤起历史记忆,如何解读工艺背后的哲学。这堂课的内容迅速在文史专业学生中流传开来,“陈老认证的图书馆神饭”成了校园新传说。
他并未首接宣传,但与他相熟的几位文化界老友(包括博物馆馆长、知名文化评论家)来图书馆时,总会“不经意”地被引导到“竹韵”外廊,并“恰好”听到关于陈教授那番评价的只言片语。这些重量级人物的悄然到访和品尝,进一步巩固了“文思清泉”在高端文化圈层中的地位和神秘感。
陈教授的解读,为苏筠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她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手中的料理,可以不只是满足口腹之欲,更能成为连接古今、承载文化、激发深层精神共鸣的媒介。这份认知,对她未来的“摆摊”之旅,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 新书推荐
-
- 御兽:我的天赋自带最强进化路线
- 哥布林,从刀剑砍到枪炮
- 都重生了我滴都是我滴
- 这古仙世界到底是谁在穿啊!!
- 现代修仙:面板小仙女养奶狗那些
- 会玩魔法的仙人见过没
- 古探险
- 重生后,我不当社恐啦!
- 欧唛噶,邻家姐姐骗我上了贼船
- 迁徙的村庄上
- 仵作惊华
- 穿越大明宫,成重八最宠皇妃
- 欠债一亿三千万,宗主逼我做苦力
- 野狗难训?没关系,大佬他超会的
- 神经病母体携带野生统子觅食记
- 民间故事之灵异传说
- 穿成恶毒女配怀了学神男二的崽
- 首辅夫人重生后,只想和离
- 上帝们的那些事儿
- 长生仙族,从炼丹学徒开始
- 青桐弦上三更雨
- 穿越兽世:绝色兽夫太温柔
- 我被开除后成黑道千金的最强打手
- 重生:捡个绝色老婆
- 前所未有
- 大宋让你搞经济,却造出钢铁军舰
- 从路人甲到永生神女
- 系统逼我扮丑,却引来女魔头们
- 娱乐,从花少开始的综艺之旅
- 解析之眼:从失败品到基因主宰
- 谜案回忆录
- 废土重建:我的乐园连接诸天
- 上神她转世成妖后摆烂不干了
- 影帝夫夫养成日常
- 西游:从娶妻开始无敌
- 开局神级隐藏技能!我已看透一切
- 神女归来,踏三界逆八荒
- 离婚后,前夫大佬他跪了
- 白月光逼我联姻,我婚后恩爱他疯了
- 玄学大佬被迫直播通灵
- 女友送我入狱,我修仙送她下地狱
- 重生之嫡女权谋
- 父母爱情:我江德福,悠闲小生活
- 开局被羞辱,我反手激活折多多
- 青铜残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