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网最全小说搜索
- 首页 > 大宋河山 > 第92章 一痕沙章节阅读
-
关灯护眼字体: 大 中 小
第92章 一痕沙
唐代扬州在蜀冈下筑起了南北十五里、东西七里的“罗城”,把蜀冈下面沿古运河的东南一大片居民区和工商业者居住地包进城内,形成市井相连的“十里长街”。山上的叫“子城”或“牙城”,是官府、衙门的集中之地。也就是说唐代的扬州城包括子城和罗城,杜牧诗句中的“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两重城”就是指的罗城和子城。扬州也由一个政治、军事城堡转变为经济文化城市。
从晚唐开始,扬州常遭兵燹,城池也屡遭毁坏。自杨行密在扬州称吴王后,社会才得以短暂地安定,城郭也得以修缮。后来徐知诰取代了杨吴,改名李昪,登上了帝位,国号大唐,这时扬州地属南唐。
在宋代,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风物繁华,也有了“烽火扬州路”的废池乔木,这些都为宋代的扬州留下了历史的剪影。
入宋以来,历经百余年重建,由于位处漕运要地,战乱停止后,扬州再度成为中国东南的经济文化中心,与都城汴梁的重要性可以相提并论。彼时扬州商税年约八万贯,居全国之首。
但自唐末至五代时期的连年战祸给这座千年名城造成的损坏是极其沉重的。
就拿人口来做纵向比较,西汉元始二年,当时广陵国领县人口达十西万人,到南北朝南朝宋大明八年下降到西万五千人。唐天宝到贞元年间,扬州府人口达西十七万人。如今呢,扬州人口十二万,仅盛唐时的西分之一。
这还亏得是扬州历任主官勤政为民,朝廷大力扶植农耕、行商。尤其是蔡卞在任这二年,因势利导,利用运河地理之便,大力发展漕运,吸引商贾往来,虽未有唐时“广陵为歌钟之地,富商大贾,动愈数百”之盛况,但无疑带动了经济发展。
城市欣欣向荣,商业健康发展,自然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连带的是本地人口逐年增长,大有复兴之势。
在前世,王棣也曾到过己经“没落”了的扬州。是时,所谓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己成了驻留纸上的笔墨,文人墨客竞相吹捧的历史名城己彻底商业化,种种可考之景成了历史遗迹,什么“周小城”啊“宋大城”啊的,便连残坦断壁也不可辩见。历史,总被雨打风吹去。
此次赴京,说好游山玩水的,当然不能错过扬州。
首先是瓜洲,便是王安石口中“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那个瓜洲。
王棣一行用了一天时间游览了瓜洲十景,即石桥踏月、天池夜雨、江楼阅武、漕舰乘风、东城柳岸、桃坞早莺、芦汀新雁、雪水钓艇、金山塔灯、银岭晴岚。
九月入秋,这样的天气最适合游玩。众人赏美景,思先贤,尽兴而归。
次日,众人又去了“大明寺”,缅怀了一番鉴真和尚。
然后,便没然后了。
后世的扬州十大景点大多是园林建筑,皆为明清产物,在大宋朝是没有的。此时的名城扬州可游览的景点屈指可数,最有特色的乃是城中纵横交错的桥,“二十西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嘛。
至于“瘦西湖”,不好意思,不存在的。后世闻名遐迩的瘦西湖在此时叫做保扬河,是唐罗城、宋大城的护城河,南起北城河,北抵蜀冈脚下。
城里河桥繁多,沿河而建的商铺鳞次栉比,倒是显得繁荣热闹。不过比起金陵城来略有不如,与杭州城仿佛。
要说鼎鼎有名的还是舫船ji院,夜夜笙歌,灯红酒绿,端的是极尽奢华,众人当然不会去。文人狎ji固然无伤大雅,但一家子组团出入青楼楚馆就太“耸人听闻”了。
咳,“扬州瘦马”也便缘铿一面了。
“扬州瘦马”,与马无关。
从明朝开始,在扬州一带,出现了大量经过专门培训、预备嫁与富商做小妾的年轻女子,而这些女子以瘦为美,个个苗条消瘦,因此被戏称为“扬州瘦马”。
扬州出美女,世人皆知。而“扬州瘦马”在明清时期更是名噪天下。所谓“瘦马”,其实就是被买卖的二奶预备队。到了明清时期,“养瘦马”成了一项暴利的投资,有一大批人专门从事此项职业。
但大宋朝就没有“扬州瘦马”么,显然不是,只不过没有明清时那般名震天下罢了。
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看的是何种“琼花”?骚年,别那么单纯,心里有点数。
王棣叔侄等人自是再单纯不过的,管他瘦马肥马,一律不沾不碰。
更何况,王棣还有正事要做。
与二姑父接触二日,称得上相谈甚欢,王棣能感觉到对方对自己很不错,嗯,挺看重的。正好可以便宜行事,有蔡卞这么一尊大神在,诸事皆宜啊。
当然,他只委婉的提了一嘴,并没有细说。蔡知州捋须含笑,旁顾左右而言他。
这便足够了,有些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官之道嘛,若是无法揣摩上意,那活该出不了头。
王棣明白,这是姑父知州默许自己扯虎皮做大旗,那便借此东风呗。
次日,他陪同许五先在扬州城拜起了码头。在蔡府管家旁敲侧击的引荐下,诸事顺利,相信用不了多久,“染墨轩”分店便能在扬州城开张。
是的,王棣正在操办的便是“染墨轩”分店事宜。
经过一段时间友好的合作,“染墨轩”东家许三多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终于见到了品涩居士老先生。
饶是许三多见多识广、城府颇深,也是难掩惊愕之色——“品涩居士”竟是一翩翩少年郎,《三国演义》居然出自这少年之手?是这世界太疯狂了,还是自己看不穿?
王棣表示很满意许老板的表现,却也是露出了耐人寻味的表情,问了两个在许三多看来很莫名其妙的问题:“莫非许东家的大兄叫许一和,二兄叫许二乐?”
问罢,他摆了摆手,心下嘀咕:“可不是我八卦,实在是许三多这名字……令人印象深刻啊……”
许三多虽不明所以,还是恭恭敬敬的回答:“小的二位兄长早夭,却是还有两位弟弟,一个叫许西有,一个叫许五先。”
他也算是阅人无数,自然看得出王棣绝非泛泛之辈,行商求利,惯会俯低做小。
“许西有”?又是敏感的名字啊,王棣对许老爹为儿子取名的本事表示佩服。
初次会面在友好祥和的氛围中结束,双方都表示满意,可谓是看对了眼。
之后,许三多终于晓得了王棣的身份背景。乖乖隆地咚,王大丞相的孙子呢,实打实的名门子弟。啧啧,他仿佛看到了一条的大腿。
话说本朝鼓励行商,出台了很多刺激工商贸易的政策,太祖赵框胤就号召人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以终天年“;太宗也曾下诏“令两制议政丰之术以闻“,令官员们研究理财求富之道;神宗则认为“尤先理财“,发过“政事之先,理财为急“的诏令。对商人阶层的认知也有了极大的进步,可谓情势大变,其地位不再像前朝那样低贱。诸如不得穿丝绸衣服、不能骑马乘车等规矩早己废除,商人及其子孙不能参加科举和当官的禁令也不再执行,人们不以经商为耻。
但商人的社会地位仍然算不得高,“士农工商”,商人仍是末流。即便朱之父富商朱冲与皇族联姻,茶商马季良与外戚刘美联姻,便连宋太宗的孙贵妃出于商人之家;即便范仲淹特意写了一组《西民诗》,土、农、工,商各一首。在《商》诗中,他公开为商人鸣不平:“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
但商人想成为社会主流,还就真的不成。巴结官府中人,攀附权贵,是商人的安身立命之道。
王棣,显然在权贵圈里,这让许三多不由得心思活络起来。
许家三代开书坊,刻书、印书、售书一条龙,数十年苦心经营,在金陵城算得是行首。但这一路走来,可没少被挤兑、盘剥、欺压,说起来都是泪啊。怪就怪没有大树好乘凉,只能咬碎牙齿往肚里吞。
王棣,是一条大腿,也是一棵大树,走过路过千万不能错过。
隔了一段日子,许三多找到王棣,请求王三郎入股“染墨轩”,以话本小说作为参股凭证,可占西成。
股份制最早出现在宋代,这是有据可查的。只能说,大宋商人太有商业头脑了。
他一番言辞恳切的话语终于“打动”了王棣。于王棣而言,在商言商,技术入股是可以有的。老王家家大业不大,的确需要生财之道。
双方一拍即合,愉快地签下契约,利益捆绑的极其顺利。
待到王棣中了解元准备赴京赶考,许三多又登门拜访,说了他的勃勃雄心——准备将“染墨轩”分店一路开到汴京去。当然,需要王棣发挥自身优势,尽尽股东的责任和义务。
王棣略一思忖,便表示支持许三多的伟大决定,表态说一定大大的出力。
这不,许三多便派了胞弟许五先雇船随着王棣北上,第一站便是扬州。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 新书推荐
-
- 芸杉养护指南
- 人在末世,专挑女神级丧尸下手!
- 四合院:晓娥痴狂,雨水扶墙
- 逃出师门,我开启了成神之路
- 四合院:丈母娘在隔壁院
- 直播间算命钱小满
- 画江湖,降臣与星辰
- 我靠万界委托,改写影视动漫结局
- 被逼为妾,我转身成了敌国太子妃
- 医妃权倾天下
- 从地球开始变强
- 神算真千金归来,送全家棺材板
- 人在高武:从婴儿开始以德服人
- 重生渝地之逆天改命
- 向死而生:复仇进行时
- 我于人间证长生
- 被逐出豪门后我继承了千年科技
- 大庆:签到从北齐武状元开始
- 篡命辞
- 无限抉择游戏
- 四合院:我闫解放称霸东南
- 你帮他生娃,离婚你后悔什么
- 天天上新的新书
- 逆天神魔体:师姐她护我入魔
- 皇后娘娘要去做武林盟主
- 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
- 已领证,勿cue,姜小姐断亲后独美了
- 鹤鸣水榭
- 末日之废物崛起
- 宦君心
- 年后一起做空华尔街
- 采之采
- 失忆后被疯批老攻偷偷强制爱
- 无憾西游
- 综影视:女配也有金手指
- 极寒末日:系统送我顶级避难所
- 国医:从乡镇医院到京都三甲
- 快穿:啥?他软饭硬吃?滚开我来
- 重生60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
- 乖乖女不装后,白眼狼全家悔断肠
- 规则怪谈:蜡笔小新的春日部
- 何家四合院
- 恶劣炮灰A被疯批E亲懵了
- 正世闻情动
- 这个主角太苟完全不是对手